《回乡偶书》的咬文嚼字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到底应该读cui(第一声)还是shuai(第一声)?

今天研究了一个问题,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到底应该读cui(第一声)还是shuai(第一声)?

先说结论,是shuai(第一声),但原因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样:一个是对的,另一个肯定是错的。

应该这么理解这个问题,古诗词里许多读音存在争议的字,已经没有必要强求其所谓“正确”读法了。古诗词以文字的形式流传到今天,读音却没有留下直接线索,是现代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史料和今天的方言推断并还原出来的。

古代语言与普通话有巨大差别,而且每个朝代的官话语音也有差别。不用等到现代,光是在历朝历代语音的变迁中,许多古诗词最原始的读音就已经被歪曲和误用了。如果要在现代忠实还原古诗词每个字的发音,根本不现实,甚至许多古音在普通话里都不存在,发不出来。

上个世纪的语文教材中,常有古诗文的字与普通话发音完全不同。我猜这可能是当时的教材编撰人员或文史研究者采用了一种与今天不同的思路,他们选择了在一定程度上向古音靠拢,即使无法准确还原,但总比直接用现代发音读有韵味。有一些广为流传的反常发音,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被创造出来的。

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很可能让他们的接班人改变了思路。既然无论如何都还原不了古诗词原本的念法,何不让它们回归当下,就用普通话来读?让历史的归历史,毕竟普通话本身也是语言史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用普通话读唐诗,和明人用明朝官话读唐诗并无二致。所以,有很多家长发现,子女语文教材里一些字的发音,和自己当年学的已经不一样了。

回到《回乡偶书》。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真的要那么较真,cui(第一声)和shuai(第一声)都是错的,真正的读音可能需要一位唐朝的时空旅行者来教我们。cui和shuai的区别,只是谁错得不那么离谱而已。但这个谱是什么,每个时代有自己的标准。当然,这“谱”,也是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