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Featured image of post 量化设计价值构成

量化设计价值构成

万万没想到,一份甩锅文档变成了一个数据分析项目。

事由

前阵子和几个同事在群里大干了一架,剑拔弩张。

虽然你几乎看不到我发设计相关的东西,但必须承认,我的本职工作还是一名设计师。主要做UI与交互设计,也接数据报告与PPT美化的活,有时还写写代码、搭建网站。我所在的设计部门是个中台性质的部门,承接其他部门的需求。我一人扛4个项目,其中2个UI类项目只能我接,团队里没有其他UI。4个项目会相互打架抢人,需求密集时我的排期是非常紧张的。

为什么跟同事干架呢?简单说,就是我UI工作都排满的情况下,另一个部门硬要占我时间帮他们优化数据报告(一份饰品行业的消费报告)。不并是什么高级的数据可视化,而是给PPT找商品图、换图,换完给客户看,不满意再换。

我拒绝了。这种实习生都能做的事,有空我可以帮帮忙,没空可不允许插队。我咬死排期不松口,对方认为这报告之前是我出的就应该由我继续,客户又在催,我俩就这么干起来了。

最终他们还是找其他设计师去了。事后我主管来找我谈,要我把排期管理方法在设计团队内推广。看来对方已经投诉过来了,但没空就是没空,就走排期,没得商量。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呢,员工总不能是无限责任个人吧。

目前看来,对方是拿我没辙了。但为了防止事态升级,万一对方把战火烧到老板那儿去,我提前留了后手。我根据自己的工作排期数据,算出了手上各项工作花费的时间占比,对每项工作的价值做了评估,出了几张数据图表。其中的金额表示,相应的工作,只有月薪达到这个范围的设计师才做得了。

一目了然,他们这个部门(棕色)低价值工作的比例相当大,大量找图换图对齐调字号的工作,占我时间还非常多。老板看这事的角度,显然是招一个人来划不划算,有没有用出工资应有的价值。让我一个20K以上的人来干实习生的活,这事到了老板那,谁挨骂还不一定呢。

干架的事情到此为止,不深究。倒是这个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挺有意思,在此记录分享一下。

数据来源

能做这样的分析,前提是我平时有积累数据的习惯。任何在我看来可以算作数据的东西,我都会设计某种方式把它组织起来,利于将来使用。

我给自己做了一张设计排期表,用的是多维表之类的工具。把默认视图调成了日历,挂在自己的钉钉签名上,让想提需求的人先看我排期。

虽然添加工作项是在日历视图完成的,但它本质是一张数据表。为了方便记录,我没有设置太多字段。项目名称、设计师(这是整个设计团队的排期)、开始和结束日期、需求对接人,还有一个历时(天)是直接算出来的,不用填。

有新项目过来时,我会第一时间更新到排期表上。为避免需求打架和扯皮,我有充足的动机维护这张数据表。

原始数据准备好了,里面有我40个工作日(近2个月的数据)。导到Excel里,需要做一项处理,把历时从文本格式改为数字,否则无法求和。接下来要开始做一系列的分析(从右往左),最终生成图表。

时间分析

先做时间分析,这个Tab里有两张表:

  1. 左表是对原始数据做了数据透视,得到每个需求对接人所占时长。
  2. 右表是把各个需求对接人手动对应到几大业务,汇总出各业务占用我的时长。

左表的数据透视是这么来的,翻译成人话:筛选特定的设计师(就是我了),以每一个对接人为一行,汇总历时之和。

右表里手动列出几大业务,从左表里选相应业务的人,用最简单的加法公式求和。

从数据透视表里选数据,比从普通表格里选数据方便。Excel会自动帮你写好这个getpivotdata函数,你只要点选就可以了,免去了使用sumifs的麻烦。

价值分析

接下来分析我这些时间花出去值不值。

价值分析Tab里有5张表:

  1. 表1其实就是时间分析里的右表,数据形式做了个变形。
  2. 表2是我手动创建的表,标明了各业务工作内容在不同价值区间的占比。
  3. 表3是对表2的数据透视,只是整理了一下格式而已,为了方便做表4。
  4. 表4是把表1和表3相乘,算出每种工作不同价值的部分的实际占比。
  5. 表5是对表4的数据透视,汇总出不同价值区间的工作总量占比。

表1是这么来的,仍然是一个业务一行,汇总历时。

但关键是格式的变化。在“求和项:历时”旁边的三角箭头里,有个设置。把它的值显示方式改成列汇总的百分比,再把数字格式也改成百分数,得出每个业务所占时间比例。

表2其实是整个分析的关键,但又是由我主观决定的。所以这不是一个多严谨的数据分析,但用来干架和自己看看,应该是够了。我根据实际经历和感受,尽可能公正地为每个业务划定不同的价值比例。我保证,我没有恶意贬低之前干架部门的设计价值,他们的乙方属性决定了低价值工作的比例真就这么高。至于价值区间分界线对应的设计师月薪,也是基于我10多年的工作经验而来,我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

表3是表2的数据透视表。先按价值划分,每个价值区间里再按业务分。因为表4是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为了看起来方便,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从数据透视表里取数比从普通表里取数方便。

表4很简单,从表1和表3里手动选择数据相乘。

表5再简单对表4做个数据透视,按价值汇总一下就好了。

图表

分析完了,开始考虑数据怎么视觉呈现。

第1层,分别展示各业务、各价值区间的占比,数据来源是表1和表5。直接对它们生成饼图,加上数据标签。再调一调颜色,避免重复。

第2层,展示各价值区间里不同业务的细分占比。表达这种2层树状结构的比例数据,最适合用Treemap,因为人眼对面积非常敏感,能够快速从中感知占比信息。从表4生成Treemap即可,再调下背景与标签的颜色,与右边两图对应。

开启Treemap的标签,让名字和值都显示出来,图上就有每个业务的细分占比了。

后记

有了这一套价值分析系统,我以后只要继续维护排期表就好。随时把排期数据往这里面一导,更新几张数据透视表,最终的图表直接就出来了。

其实别看原始数据就那么点信息,还能继续分析出很多东西。比如分析每月工作的饱和度、各业务的平均项目周期,如果继续深挖设计价值,还可以观察一年当中价值构成比例的波动变化,等等。

虽然干架的事情过去了,我也不会主动拿出这个东西去老板面前挑事,但意识到设计师这么抽象的工作也能以某种数据化的方式做分析,还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