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苏州园林的一点功课

去苏州旅游前,学习整理了一些关于江南园林的知识。

国庆去苏州看看园林。学生时代去过,不了解背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只记得狮子林到处是假山。这次再去不能白跑,提前做了一些功课,顿时觉得很有看点,非常期待。

鉴于是国庆期间,不太指望拍到什么高质量的照片了。如果真有,回来后会升级成一篇游记。不过八成就这样了,作为一篇笔记,也挺好。

笔记中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从一档音频节目 园林里的中国故事 里听来的,基本是对几个园林直接相关知识的梳理。虽然主讲人我并不熟悉,不过我去考证了其中的部分内容,确实客观真实。主讲人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能把相关的信息串联起来,值得完整听一遍。


国际上,园林体系中有3支比较突出。一是中国古典园林,二是欧洲几何式园林,三是日本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内,又有3大分支。一是皇家园林,二是江南私家园林,三是岭南园林。其中岭南园林由于古代处在边疆地带,没有足够的文人氛围和财力,园林风格带有民俗特点,自成一派。

中国四大名园是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是苏州的四大园林,分别代表宋、元、明、清的园林风格。

起源与历史

最初的中式园林从秦汉时期开始,伴随中国古代建筑业发展一并出现,不过只是皇家的狩猎园林。在此之前,统治者们也有类似的设施,但不能称作园林,形式主要是台、囿、沼,分别指土台、牧场、鱼池。

汉武帝时期扩建了上林苑,使它成为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最大的园林。它除了是动植物园,还是农业基地、矿场、演武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迎来了春秋战国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在这之前,文人的才华是完全为政治服务的。而魏晋南北朝的300年乱世,使得文人有可能摆脱依附,独立成为一个群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几乎没有发展。同时文人厌恶了乱世与暴政,开始出现隐居文化,发展自己的理论和独特精神世界,以及园林艺术。

也是在同时,道教兴起,佛教自汉朝传入也在此刻达到一个高峰,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寺观园林大发展的时期。寺观园林往往选址远离尘嚣,为后世开发了大量名山大川。

盛唐时期的园林达到了一个高峰,风格奔放华丽。隋唐是中国军事、经济、文化冠绝文明之林的时期,此时的园林以及诗歌等各种文化产物,是文明自信的体现。唐朝最大的皇家园林,比后来的紫禁城还大。

唐朝的花卉栽培技术极其发达,私家园林真正出现了园林的样子,有对景观的追求。不像魏晋南北朝的园林那么古朴,可能真的只是个田园。

宋元时期的园林,园林开始追求意境,由具象转向抽象,不仅是园林,方方面面文化都是如此。宋朝重文抑武,军事相对弱势,但经济和文化非常繁荣,后世文人的各种娱乐活动,在宋朝已经发展完全齐备了。

宋徽宗文艺成就极高。正是他开创了用太湖石堆叠假山的园林建造手法。

南宋是公共园林兴起的一个时期,普通百姓也有机会体验园林意境。

元朝对园林最大贡献是建立元大都,北京城的前身。北京城核心区域的形成,以及西山到城里的供水工程、京杭运河到京城的漕运工程,都是在元朝完成的。为明清两朝的皇家园林准备好了基础设施。

明清朝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版图,至今未变。以北京为政治中心,江南地区为经济文化中心。

明朝北方常有战争,江南则发展得很好。即使政治动荡,江南的园林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明末清初,扬州是大运河的枢纽,是商贸中心,尤其是盐业中心。当时最负盛名的其实是扬州的园林,但没有多少被保留到今天。而且园林主人多为商人,所以没有像文人园林那样得到推崇。随着清朝盐业改革和海运发展,扬州逐渐没落。

清朝时期,北京的皇家园林大爆发,发展到了极致。

拙政园

拙政园建于1509-1530年间,明朝中期正德年间,正是朝廷开始堕落腐败的时期。但民间却正进入一段繁荣时期,经济和文化开始蓬勃发展。朱元璋立下的节俭的组训,到了这个阶段慢慢被抛弃,所以民间才能建设如此奢华的园林。

拙政园的建立者是王献臣,考中进士,但40多岁就离开了官场,在此隐居。他买下了废弃的寺庙和一些故居以及洼地,整合改造成了私家园林。

拙政园是私家园林里最大的。现在的大小是78亩,它初建成时有100-200亩地。与之相比,苏州常规的园林面积大都不足20亩。

拙政园的名字取自晋代的《闲居赋》,意思是每天浇园种菜的笨拙之事,其实是正道,以拙为政。这种与世无争的隐居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大部分私家园林。

王献臣此人褒贬不一,他到中年就开始仕途不顺,进过监狱。他和文人关系很好,唐寅、文征明对他评价都很高。吏部的记录则说他是个贪官,下狱也是因为贪腐或党争,甚至那座废弃寺庙,也是他动用家族势力巧取豪夺来的。

拙政园真正出名,是因为文征明为它写了文章、作了画,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根据这些文字和画的记载,最早的拙政园更像个菜园,里面没有这么多精巧的景观,而是菜地果园鱼塘。今天的这些精致的园林景观,到清代才出现。

王献臣70多岁病故,据说在那之后,他儿子赌博一夜间就把拙政园输给别人了。

在清朝,拙政园名气很大,基本都是轮流作为苏州最高官员的住宅。有说法提出,曹雪芹家族曾经也大价钱购买过拙政园的一部分,这里的生活有可能为大观园的设定提供了大量灵感。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占领苏州,忠王李秀成把拙政园变成了忠王府。他还在此基础上大兴土木做了扩建。太平天国失败后,李鸿章对忠王府的奢华表示震惊。李把它保护得很好,不断维护修缮。从那以后,又恢复成行政场所,园林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

拙政园内主要格局:

  • 东花园区域占地面积最大,将近一半。它最接近初建时的田园山水风貌,建筑都散落在四处,没有连成整体。
  • 中花园是主要景观区,最为精巧。以远香堂为核心,坐南朝北观看一池三山。一池三山是园林的经典格局,模仿的是东海蓬莱、瀛洲、方丈3座仙山,秦始皇的园林开创了这种格局。小飞鸿也是中花园的一个亮点,这种廊桥的形式也成了许多其他园林的标配。
  • 西花园是娱乐区域,是听曲赏花赏鸳鸯的地方。这边有个与谁同坐轩,名称取自苏东坡的一句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拙政园以及同时期的园林,对后世园林影响非常大,奠定了园以文名的基调。出现这种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古苏州文化太发达,文人太多。为了平衡全国各地的仕途机会,朝廷设定了诸多限制机制,例如科举分南北榜录取。因此苏州文人入仕比例其实很有限。没当上官的,就把精力和才华投入到园林艺术与这种生活方式中,并且引领了社会风尚。

明末的园林艺术发展,也沉淀了园林建设的体系方法。格局模仿自然山水,布局千变万化。让建筑设计突破当时民间少数几种单调的功能型建筑,开启了建筑艺术的新可能,使古典建筑业上了个大台阶。

留园

留园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主要园林中最晚建成的一座。

面积35亩,仅次于拙政园,比苏州其余园林大很多。

留园镇园三宝:

  • 冠云峰。一块太湖石,据说是宋徽宗的宫廷遗物。
  • 五峰仙馆。这是楠木建成的,民间只有两处楠木殿,这是其中之一。它是什么时期建的,为什么能用逾制的楠木造殿,目前无法考证。
  • 雨过天晴图。一块奇石,大理石纹路天然带有图画。

留园的空间规划是一绝,可以说它的艺术成就是苏州园林里最高的。

在明代,它叫东园。建设者叫徐泰时,大致是个四品官员,和拙政园的王献臣差不多。他本身就是个建筑师,当过工部营建主事,主修过慈宁宫和皇陵。

实际上东园的位置并不在苏州古城的东边。当时徐泰时的府邸比留园更大些,西边还有一片是住宅,东边的园林区才起名为东园。

与拙政园不同,留园的位置、格局从古至今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基本保持了建立时的格局。

徐泰时家族衰落后,东园荒废了一段时间。在清代,东园一位新的刘姓主人给它改名为寒碧山庄,往园内加入了许多太湖石。

这个新主人也是文人,而且是狂热的奇石爱好者。当时冠云峰并不在园内,恰恰就在东北角墙外一点。但他也不能强占那块地,只好在园内建了座建筑,经常隔墙欣赏它。

太平天国时期,寒碧山庄是苏州极为罕见未遭破坏的园林。起义平定后,盛宣怀的父亲买下了寒碧山庄。盛宣怀家族取了上任主人的刘姓,改同音字留,作为新的名字。而且还特意把园子东北角扩出去一点,将冠云峰并入园内。所以基本上方正的留园,在地图上看可以发现东北角突出了一点。今天看到的留园,基本都是盛氏家族传承下来的。

盛宣怀是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实业家。天津大学和几个交通大学的创始人。他也是李鸿章的得力助手,他提出通过建造商船筹措水师军费、建立电报业,都被李鸿章采纳。在后期李鸿章与左宗棠的争斗中,盛宣怀也借势击垮了胡雪岩的商业帝国。

盛宣怀的产业几乎无所不包,涉及航运、电讯、纺织、教育、银行、矿产,以及图书馆等公共福利事业。中国红十字会也是他创立的。

狮子林

狮子林建于元代末年,1341年。先是一座禅寺园林,是一位高僧的徒弟为他建的讲经场所。

狮子林得名体现这位高僧衣钵传承,他师承浙江天目山狮子岩的另一位高僧,沿用了狮子一词纪念自己的师傅。另外狮子是佛教中的重要意象,有高僧的含义。

但这并不是一座传统意义的寺庙,没有那些佛教建筑和设施,仍是以园林为主,不讲究佛教的各种仪式。

明朝画家倪瓒造访狮子林,参与了狮子林的规划,并画了狮子林图,赋予了狮子林文化气息,使它声名远扬。

朱棣的谋士,道衍和尚姚广孝就是苏州人,据说在狮子林当过住持。就是他建议朱棣夺权时直取京师,他还主持了北京城的建设和永乐大典的编撰。姚广孝一生都只是和尚,没有接受朱棣赐的任何官职。他晚年写了作品《道余录》抨击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没有得到亲戚朋友的理解。

直到清朝,狮子林还是半园林半寺庙的状态。乾隆很喜欢狮子林,曾经在皇家园林里模仿了狮子林,还为其中的真趣亭题名,使得狮子林沾了皇家气质,名气大增。

民国时期,贝氏家族购买并重新修整了狮子林。贝聿铭童年有段时间就在这里生活。

贝聿铭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代表作是卢浮宫、苏州博物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可见他能够深刻理解各不同文化的建筑艺术。他有句名言:让光线来做设计。

沧浪亭

沧浪亭是有记载传承下来历史最悠久的园林,建于北宋初年。其实此时北宋还未统一全国,苏州仍在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的统治范围内。

建造者是吴越国的一个节度使,作为私人别墅。

北宋期间,文人苏舜钦仕途不顺被贬斥,来到苏州。他喜欢这个园林,花四万钱就买了下来,建了沧浪亭和其他设施。有文人加持,沧浪亭名声大噪。

南宋期间,抗金将领韩世忠在此居住,改名为韩园。

元朝开始,沧浪亭已经被废弃。有僧人在此建了寺庙,一直持续了整个明朝。

康熙23年,江苏巡抚在沧浪亭遗址建了苏公祠,纪念苏舜钦。沧浪亭就变成了公共建筑。

康熙34年,另一名巡抚在遗址附近复原了沧浪亭。以前的沧浪亭是水亭,临水而建。复原后变成了山亭,建在假山上。园林的中心由湖变成了山。

太平天国战争中,沧浪亭基本都毁坏了。今天看到的沧浪亭,是同治年间一次大规模重建的结果。重建仍是按照山亭来建,已经无法展现明朝时期的风貌。

沧浪亭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它的名字和精神内涵。苏舜钦从一首无法考证的短歌中取了沧浪二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士大夫对时政的典型态度:官场开明,兼济天下;官场黑暗,独善其身。

苏舜钦还邀请欧阳修为沧浪亭作文,欧阳修留下了名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宋代政府官员收入很高,四万钱大约只是一个县令2月工资。欧阳修此句一出,使沧浪亭名气更上一个台阶。

网师园

网师园建于南宋。文人史正志在此建宅,名为万卷堂。其中有个带水的小花园叫渔隐,是网师园的前身。

到乾隆年间,退休的宋宗元买了万卷堂,沿用渔隐的含义,改名网师园。网师就是古文中渔夫的意思。

后来网师园几经易主,光绪年间经过一次大规模修缮,成了今天的样子。

民国时期,张作霖买了这座园子。把它作为寿礼送给了他老师。

抗战时期,张大千与他二哥张善孖曾经在网师园住过4年。张善孖也是画家,画老虎非常有名。这4年间,园里真的养了老虎供他们画。张善孖画过一副飞虎图,送给美国援华空军陈纳德,而陈纳德的编队就称为飞虎队,只是不确定两件事的时间顺序。

网师园最出名的景观是西北角的殿春簃,是一个独立院落小书斋,有鲜明的明式园林风范。这个名字里的殿不是建筑,而是殿后的意思,殿春,春末开芍药;簃字指小屋。所以名字意思是芍药季的小书斋。

中美建交时期,1978年,美国博物馆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其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有一个华裔顾问,找到中国的园林研究大家陈从周,说他们收集了一些明式家具,问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来展示。陈从周推荐他们复刻殿春簃,再加上外交政治上的因素,合作执行非常顺利。这是中国园林第一次出现在国外的博物馆中,园林文化第一次走向世界。

即使到今天,大都会博物馆也是唯一能完整展示明式园林的地方。因为晚清的同治和光绪年间有一次短暂的盛世,同光中兴,大多数园林都在那期间重新修缮,变为了清式园林。清式园林更多精巧和雕琢,不像明式园林那样具有田园与书卷气。

总结

提炼一下几个园林的看点

  • 拙政园:最大,最豪华,太平天国忠王府
  • 留园:最晚,保存最完好,艺术成就最高,盛宣怀
  • 狮子林:假山群,乾隆题字,姚广孝与贝聿铭
  • 沧浪亭:最早,文人精神,苏舜钦与欧阳修
  • 网师园:张善孖画虎,殿春簃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