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Featured image of post Excel自制儿童生长曲线

Excel自制儿童生长曲线

Excel狂魔上线,看完你会觉得我们可能用的不是同一个Excel

一篇把Excel玩出花来的折腾笔记,涉及数据可视化、AI工具、统计学、Excel公式。不用担心,我会以数据小白的角度来写,最基础的概念我都会解释。

不少宝爸宝妈使用育儿App来记录宝贝的生长,追踪身高体重变化。实际上,育儿App那么多功能,我也就用这一项,就为这个就要在手机上装个大几百Mb的App,这让我动了卸载的念头。我也不是真缺这几百Mb,只是忽然意识到,这也是个练手的好机会。不就是个数据分析工具嘛,我万能的Excel会搞不定?

系统规划

动手前,想清楚这事情该怎么做。首先来看看育儿App的生长曲线是怎么回事。

这是宝宝树的儿童生长曲线。中间的50%线是中位数,如果我宝贝的身高(体重)刚好落在这条线上,说明这个月龄比她高(重)的宝贝和比她矮(轻)的宝贝人数大概一样多。往上的75%线和97%线,表示这个位置身高(体重)超过75%和97%的同龄宝贝,往下的25%和3%同理。看宝贝的数据点落在什么位置,大概就知道她生长状况相对整体如何。

我要的也是一个类似的分析工具,它应该具有以下能力:

  1. 能记录宝贝每次测得的身高体重
  2. 能查询各月龄的身高体重正常范围
  3. 能清晰表达我宝贝各月龄身高体重偏离正常范围的程度

至于这东西是不是个图表、有没有曲线,不重要。重要的是第3点,它的计算能力,能衡量偏离程度,并用一种直观的方式表示出来。这一点我认真构思了一下,觉得比较适合的表现形式是有两个方向的条形图,类似这种:

这类图表叫做diverging bar chart,不知道中文叫什么。它可以把两组数据在同一个维度上两两对比。

如果只用来表达一组数据,它反映的就是该数据围绕某个基准值的方向及距离,最常见是表达正负。

这很适合用来表示我宝贝的生长数据,以参考值的中等水平作为基准值,表现女儿的身高(体重)是偏低了还是偏高。至于偏离基准值多远,图表用柱子长短来表达,柱子长短的差异有时不是那么明显,我觉得应该进一步简化,只使用符号。低于基准值用减号,高于基准值用加号,偏离越多符号就越多,这样当我看到三、四个加号(+++)减号(—-)时,就知道宝贝的生长趋势该引起重视了。

准备数据

有了具体目标,该开始干活了。先实现前2项能力:

  1. 能记录宝贝每次测得的身高体重
  2. 能查询各月龄的身高体重正常范围

宝贝生长数据

宝贝的身高体重数据存在宝宝树App里,形式如图(月龄的左边还有一行日期,不想暴露女儿生日,没截进来):

宝宝树没有数据导出功能。虽然我可以一条条手动输入到Excel,但难道不该用聪明点的办法吗?

我先把宝宝树里的记录一屏一屏截下来,用了一个叫Screen Master的Android应用拼成长图。

然后使用白描OCR工具(https://web.baimiaoapp.com/)从长图中识别出文字,得到如下右侧结果:

这样格式错乱混在一起,乍看没法用。但在AI时代,这都不是事儿。

搞定!复制到Excel即可。补充一下,表里的日龄、月龄、年龄是用记录日期减去女儿生日得到的,自动计算无需手填。

正常范围标准

各月龄的身高体重参考值,在卫健委的网站可以找到。2022年发布的标准,还蛮新的,编号是WS/T 423—2022,跟宝宝树同一个数据源: http://www.nhc.gov.cn/fzs/s7848/202211/8b94606198e8457dafb3f8355135f1a3/files/e38068f0a62d4a1eb1bd451414444ec1.pdf

里面找到了格式如下的数据,正是我要的:

稍微解释下这个表格的意思。中位数前面讲过,这里最关键的是看懂这个“SD”,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这是个非常基础的统计学术语,在解释标准差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正态分布。要知道,卫健委统计的儿童身高体重,样本量一定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测量了很多很多儿童的身高体重。身高体重这种随机产生的数据,只要样本量够大,每个儿童的数值就会围绕平均数(这里它用的是中位数,与平均数应该很接近)呈正态分布。这是正态分布的样子:

横向是身高(体重)的值,由小到大,纵向是该身高(体重)对应的儿童人数。中央的垂直虚线代表中位数,绝大多数儿童的数据落在中位数附近,说明还是中等水平的儿童最多。越往两边去,人数越少,说明身高(体重)值特别低或者特别高的人很少,情况越极端,人数越少。

现在说回标准差。我们不谈公式,不做计算,不必关心它怎么来的,我们关心的是标准差和正态分布的关系。

标准差体现在正态分布图上,就是每两根垂直虚线间的距离,这些虚线是等距的。怎么理解标准差?它是正态分布的一把标尺,通过标准差,我们可以准确知道某个范围内的数据占总数的比例。比如我们可以说,有68%的儿童,身高(体重)在中位数上下一个标准差范围内。有95%的儿童,身高(体重)在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内。

要注意它名字里有“标准”二字,这两个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标准差是正态分布的一个独特性质,不同的数据集算出的标准差数值可能不一样,但比例却是一致的。只要是正态分布,它1个、2个、3个标准差范围对应的占比就一定是68%、95%、99.7%,这就是神奇的地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随机数据,都会呈现正态分布。所以只要我们知道了平均值(或中位数)和标准差,就可以知道手上任何一个数据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

现在,回来处理数据,把卫健委表格复制到Excel,年龄全部折算成月龄:

表格里列出了每个月龄儿童身高(体重)中位数是多少,低于和高于中位数1、2、3个标准差位置的数值分别是多少。这就是我要的判断依据,知道女儿的身高(体重)在同龄宝贝里处于什么位置,相对于中等水平偏离得严不严重。

绘制曲线

接下来,要啃硬骨头了,来实现第3个能力,“表达我宝贝在相应月龄身高体重偏离正常范围多少”,这是实打实的Excel技巧。

现在我的Excel里有两张表格,一张记录着我宝贝各月龄的数据表,一张列出各月龄的正常值范围的参照表。我要做的是在宝贝数据表里新增几列偏离列,在里面查询参照表,得出偏离程度,以加减号的形式表现出来。减号写在左列,靠右对齐;加号写在右列,靠左对齐。这就实现了简化版diverging bar chart。

匹配对照月龄

这个事情想想是不难,不就是拿vlookup去查嘛,月龄对上,然后一堆If嵌套对比数值大小,输出符号,肯定能搞定。

一动手发现没那么简单,因为卫健委表格的月龄有断档:

它从2周岁开始,每3个月才出一行数据。这很合理,宝贝过了2周岁后,生长确实没有婴儿时那么快了,没必要那么频繁去追踪。但这影响到我的查询方法,如果我在宝贝25月龄的时候记录身高体重,直接用vlookup去查,什么也匹配不到,后续的计算便无从谈起。

此时有个土办法,规整数据,手动补全参照表。把缺失的月龄加上,用更小月龄的参照值来填充。比如把25、26月龄的参照标准都填成24月龄的。

但这是练手项目啊,拒绝土办法。我要在宝贝数据表里实现智能匹配!

于是再增加一个隐藏列,用来计算每行的月龄对应参照表里多大月龄。

这一列的公式如下:

=IF(ISBLANK(A2),"",INDEX('生长对照表'!A$3:A$46,COUNTIFS('生长对照表'!A$3:A$46,"<="&C2),0))

翻译成人话是:先查日期列是不是空的,它空我也空。如果不是,就去参照表里数一数比宝贝月龄小或者相等的有多少行,这就实现了向下匹配。

在2周岁以前,月龄与对照月龄一定是相同的。我手动测试了一下,25月龄时如果有记录,它会匹配24月龄作为参照。

计算偏离程度

有了对照月龄列,不担心参照表匹配不上,现在可以放心在偏离列里做计算了。

以身高偏低列的公式为例:

=IF(ISBLANK(F2),"",IF(F2>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2),"",IF(F2=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2),"=",REPT("-",5-RANK(F2,{F2,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1),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0),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9)},1)))))

啊……这个公式就有点丧心病狂了,我要先拆解一下再翻译。从外向里看,分为3层:

第1层

=IF(ISBLANK(F2),"",IF(F2>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2),"",IF(F2=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2),"=",第2层)))

这部分先看身高列是不是空的,它空我也空。如果不是,就开始把它与参照表对比,查出对应的身高中位数是多少。如果高于中位数,这列留空(这列专填减号);如果等于中位数,写个等号“=”;如果低于中位数,就进入第二层,输出一定数量的减号。

第2层

REPT("-",第3层)

原本是打算用一层又一层的 If 条件判断来决定输出几个减号,后来想想这方法也有点傻。这就是简单的方法,Rept函数可以把一个字符串重复输出一定次数。现在问题甩给第3层,计算要输出减号的数量。

第3层

5-RANK(F2,{F2,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1),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0),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9)},1)

此处用到一个Excel隐藏技巧:数组。Excel公式里引用一个范围,这就构成一个数组,我们大多数时候就是这么用的。但你知道吗?可以像编程软件那样,在Excel里手动创建数组,关键就是这个大括号 {} 。比如 {1,2,3,4} 在Excel公式里就等效于这个:

但数组的用法更灵活,可以手动把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数据凑在一起。单看 {} 里的内容:

{F2,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1),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10),VLOOKUP(E2,'生长对照表'!A$3:O$46,9)}

我这个数组,把宝贝的身高(F2)和-1、-2、-3个标准差的身高值放在一个数组里。

RANK(F2,数组,1)

然后用Rank函数做个排序,得出宝贝身高在这4个数值里从小到大排第几。最后再用5减去这个数字,就得到减号的数量。至于为什么是用5减,这是个数学问题,不展开,但分情况想想就很容易理解了。

用类似原理,改出另外3个偏离列的公式,效果立竿见影。几个符号表示宝贝的数值在几个标准差范围内。根据正态分布的特征,95%的儿童生长数据都在2个标准差范围内,所以看到2个符号时,我没什么需要担心的,目前为止宝贝一切正常。

数据可视化

既然要做数据可视化,就要让值得留意的数据更显眼,一目了然。加减号的效果稍微糙了点。

其实用不着多复杂的图形设计、高级渐变色之类的。要突出异常值,只需要用区别足够明显的符号代替加减号,再简单写个条件格式,用背景色区分就能达到目的,我自己用足够了。

3个符号它代表宝贝的数值低于或高于95%的同龄儿童,需要引起重视了,用黄色。4个符号表示低于或高于99.7%的同龄儿童,用红色。我手动改了几个极端值出来,实际效果如下:

后记

搞定,收工!现在可以把育儿App卸了,愉快按下叉叉按钮。

这类生长记录小工具,我相信有很多现成的,但自己创造的乐趣是它们无法替代的。像其中的数组、Rept函数、Rank函数,都是现学现用,收获很大。这里面最有意思的部分其实是前期的规划构思,真正动起手来,整个过程1小时就搞定了。

它印证了多种知识、工具、技巧相互组合的威力。见招拆招,总能有效解决问题。

最后说明一下,我们用的真的不是同一个Excel,我更喜欢用Google Sheets。如果想要在Excel里重复我的实验,未必能成功。可能少数细节要变通一下,但两者的公式和用法是高度一致的。


【2024.1.18 更新】 有些朋友想要表格文件,我亲自尝试了下,转成Excel后部分公式无法正常工作了。因为Excel并不支持把数组常量作为rank的引用范围,而且数组常量里也无法引用其他单元格。所以Office的Excel做这个会相对麻烦,估计得一堆if嵌套了,还是建议大家有条件就用Google Sheets。

我把这个表格做了两个可供取用的版本(男宝/女宝),你需要魔法上网,且有Google账号,点击【File - make a copy】就有一份在你自己的Google Sheets里了。

男宝版: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1D3oxCzVtGosAuySidwDeHgoMauo8_b4EhAcirQHNUg/edit?usp=sharing

女宝版: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zBMY5MfzmSSqHRrG0yu9Nz-81xkNjJAvximXY9fgVlU/edit?usp=sharing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